伏天:“头伏记得补,伏天少受苦”,15号入伏,别忘4个(扶阳穴),舒适过夏天
▼
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| 与你说晚安
图片
图片
”图片
网友提问:
冯名雨老师,去年晒背和三伏天艾灸,瘦了12斤,早上10点以前,下午四点以后,吸收阳光百毒不侵。今年我想继续这样做,想问下冯老师,穴位方面有没有需要调整的?
7.15号正式进入三伏天,今天已经是7.20号了。“三伏天”可以分为头伏、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。头伏是三伏天的开端,意味着炎炎夏日正式拉开序幕。
进入伏天后,气温逐渐升高,湿度也逐渐加大,让人感到又闷又热,汗流不止。这个时候,我们往往依赖空调、冷饮和凉食,但这往往会导致体内阳气流失。
阳气不足会导致抵抗力下降,可能出现脾胃虚寒或全身乏力的症状。
因此,在三伏天里,我们不能过于贪凉,反而应该多用些能增强免疫力和脾胃功能的方法,既然三伏天“扶阳补阳”才是关键,今天就说四个扶阳穴位。
只要依靠扶阳穴位,在三伏天打下坚实的基础,身体就能舒舒服服过完一整年。
(戳上图,可进店)
1.温暖中焦:中脘穴
三伏天都喜欢喝冰饮料消暑,冰冷食物直接进到肠胃,首先影响主消化的脾胃,然后还会累及其他器官,引发肺病、鼻炎、心脏病等。
如果对着镜子看看舌头,舌头颜色浅、舌苔白,基本可以确定是可能是寒气滞留在胃脘,导致胃动力不足(胃阳不足)。
中医认为:肺经的循行路线是「还循胃口,上膈属肺」。胃里的寒气会顺着这条线路慢慢侵入肺脏。这就是为啥夏天贪凉会伤肺。
或者肺系病症多,比如皮肤痒(肺主皮毛)、鼻炎(肺开窍于鼻)、哮喘、气管炎。
如何避免或驱除胃里的寒气?一是管住嘴,少吃冰冷食物;二是艾灸中脘穴,驱散胃寒。
寒要用热来治,艾灸中脘穴驱散胃寒效果较好。艾灸火力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,火力过大可能灼伤脉络,火力过小则无法进入体内,可能出现喉咙痛、口腔溃疡等“上火”症状。
微信群有个学员说:我每天把底部镂空的艾灸罐,装上石磨艾柱,艾灸中脘穴不低于30分钟,昨天突然流鼻涕、拉肚子,是受寒了?还是我的体质不适合艾灸中脘穴?
只要不腹痛,就不必担心,这是寒气加速排出的表现。
「中脘穴」:肚脐上4寸。
图片
2.温暖上焦:膻中穴
寒凉食物先伤脾胃,后伤肺。紧接着受影响就是:心。
「心属火」,它正常跳动需要力量,所以心脏最害怕寒冷。从脏器位置来看,胃在心脏下面,如果胃里一直寒冷,就会压制心火,迟早会伤害到心脏。
我自己也遇到不少心脏病患者,单纯调心不理想,但是从调胃入手,反而效果很不错。
膻中穴女性多搓揉,男性多艾灸,原因是男性的胸口一马平川,绑艾灸罐很简单,女性胸口有起伏,艾灸罐不容易固定。
女性的话,可以把蓝色艾草精油涂抹在胸口的膻中穴,以双手的鱼际来按摩它,时间3-5分钟。
膻中穴可以宽胸理气,养护心脏,给心脏驱寒,避免心受寒导致的胸闷,心慌。
「黄帝内经」记载:“膻中者……喜乐出焉。”
碰上不如意的事或者瞧着不顺眼的事,就会感觉心里憋得不舒服,难受得很,此时就能用膻中穴来让自己开心起来。
「膻中穴」:两乳头连线的1/2处。
图片
3.温暖后天:足三里
脾胃是表里的关系,胃在表,脾在里,胃里一直寒冷,脾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。
中医认为:「脾,乃后天之本」,掌管消化的整个过程,脾的功能受损,消化系统就会出问题,营养吸收自然就不充分。
此时会有两个结果,一个是吃不胖,另一个是喝口水都长肉,是两个极端。
足三里穴,是“足阳明胃经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有生发胃气、燥化脾湿的调理作用。
刺激方法:
按摩:一按一松,每分钟按压15~20次,每天按压约5~10分钟。
艾灸:手持1.8厘米石磨艾条,点燃后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,找个舒服的高度,艾灸30分钟。
「足三里」:屈膝90度,膝盖骨外侧凹陷下3寸。
图片
4.温暖下焦:关元穴
当然,如果中焦脾胃长期虚寒,时间长了还会消耗肾气。
脾胃虚寒可能导致肾阳虚弱,进而影响肾的温煦作用,使得肾气不足,出现肾虚的症状,如腰膝酸软、畏寒、性功能减退等
此时可以艾灸:关元穴
关元穴可以解决一切与肾虚相关的问题,比如女人的妇科问题还有男科问题,都可以艾灸这个穴位。
「关元穴」:肚脐下3寸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